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
          來源:黨委工作部?時間:2014-09-01?瀏覽量:13633

          20147月,組織安排,我有幸參加安徽省國資委、省人社廳和省外辦聯合主辦的安徽省企業管理赴港培訓班。回想這次學習經歷的點點滴滴,收獲良多,一時之間卻又不知該怎樣準確表達。靜心思量,向組織匯報幾點粗淺的體會與學習感悟。

          體會之一:課程豐富、開闊視野

          12天的學習生活分別在上海和香港兩地進行。上海一向是我國經濟領域活動和成果最為活躍和豐富的前沿陣地,“一國兩制”方針指引下的香港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業和金融中心。

          為了在有限的培訓時間里讓學員們充分學習、更多收獲,主辦方精心安排課程,既邀請到長期研究經濟、管理理論的專家傳道授業,(如復旦大學高帆教授《經濟轉型與宏觀經濟形勢分析》、香港城市大學陳鳳翔教授《整體金融環境轉變所帶來的機遇及挑戰》等課程),也安排了在經濟建設中的實戰操作手具體指導,(如上海商委羅志松處長《上海自貿區建設》、香港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專家《企業的資本管理和運作》等),此外,還安排了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、香港投資推廣署、香港科技園等實地考察。置身其中,耳聞目睹經濟浪潮下各種創新、卓越成就,頗有“潮平兩岸闊”的感覺。

          體會之二:用心聆聽、頗多啟迪

          723,上海市委黨校毛軍權教授為我們論述《集團管控新模式下領導力再造》。類似這樣的課程,也曾學習過,再次聆聽,又有新的感悟。

          教授從集團管控模式分析、運行系統分析、提升現代企業領導者的領導力水平三個方面講解,在傳統的理論成果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研究心得,充分分析了集團總部管控的難題和困境,并結合大量實例嘗試分析解決之道。當教授談到集團的角色定位問題、集團對子分公司的集權、放權問題、資源整合問題、大企業病問題、集團文化融合等問題時,我不由自主聯想到我們的建工。

          當下的建工集團歷經多次改革改制,發展中有過高峰、也曾經低谷,2007年和2010年經歷兩次重組后,無論從產業板塊還是公司規模,建工集團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我們已經連續多年躋身中國500強的隊列并砥礪前行,努力超越對手、超越自己。我們理應自豪取得的成績,但我們也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:伴隨發展過程產生的新問題,我們也需要客觀分析積極應對,唯有這樣,集團才能健康發展、持續發展。教授談“漏洞定律”時這樣描述:前行的步伐越快,出現“漏洞”幾率就越高,漏洞出現的數量也就越多,漏洞本身滋養了反對修補制度漏洞的勢力,會導致“制度惰性”。這一點值得我們思考和警醒。

          體會之三:堅持學習、補充活水

          學習結束時的座談會上,我們的班長、江汽集團的副總經理王志遠先生談到“不知不覺與先知先覺”。他說,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知識就不夠用了,不知不覺中有些企業被淘汰了,所以我們要時刻警覺,更要先知先覺,只有先知先覺,才能保證自己不被淘汰,保證我們的企業不被淘汰。若要先知先覺,唯有不斷學習。

          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寫過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叫《觀書有感》。后兩句“問渠那得清如許,為有源頭活水來”,水之清澈,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,我們要心靈澄明,就得認真讀書,不斷學習,時時補充新知。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,才能達到新境界。

          我為這句話點贊,并將努力踐行。